肿瘤患者能锻炼?医生告知:不想病情恶化,这几种运动要少做
你知道吗?每天超过63%的肿瘤患者自认为“多运动有助康复”,却在无意间踩进了“运动陷阱”。他们本想强身健体,反而可能在加速病情恶化。
你知道吗?每天超过63%的肿瘤患者自认为“多运动有助康复”,却在无意间踩进了“运动陷阱”。他们本想强身健体,反而可能在加速病情恶化。
以前肿瘤患者用靶向药、免疫药,最犯愁的就是价格——一瓶药几千上万,一年下来几十万的费用,很多家庭根本扛不住,甚至得放弃更好的治疗方案。2025年医保新规给肿瘤患者送来了实打实的福利:新增26种肿瘤靶向药纳入医保,连热门的PD-1抑制剂都能全额报销,以前花几万的
最近很多人发现,自己常吃的进口药突然买不到了。国家药监局一口气注销了80个药品注册证书,其中超过一半是外资药企的产品,还涉及肿瘤治疗领域。这可不是药品有问题,而是企业主动申请退出,背后藏着药品市场的大变化。
患者,女性,66岁,发现直肠癌4月余,已完成新辅助放化疗,拟行手术切除。术前检查却发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2万余次。手术风险!麻醉风险!先控制早搏!只差“临门一脚”的肿瘤治疗不得不停下前进的步伐。听听肿瘤心脏病多学科(MDT)团队科普视频的解答。
胃口差和体重下降,在肿瘤患者中很普遍。有人以为是药太猛,有人觉得是治疗起效了,更多人则选择忍一忍就好。与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相比,体重、胃口,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事情。
不少人以为阳光的作用只有合成维生素D,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。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激发皮肤细胞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3,它像个“开关”,能帮助免疫细胞更精准地抓住异常细胞。医生常说,免疫系统是人体最聪明的“警察”,但这警察也需要线索,而维生素D就是那张搜查令。
很多人在病房外比医生还紧张,天天研究“食物黑名单”,却没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真相。有些患者原本营养就差,结果听人一说,把牛奶、鸡肉全戒了,结果体重直线下滑,脸色蜡黄,连治疗都撑不下去。到底是吃错了,还是不该听风就是雨?
9月23日,在“医养结合:打通肿瘤患者居家营养‘最后一公里’”直播活动中,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闫新欣教授与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、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周卉老师做客与癌共舞直播间。通过老年肿瘤名医与资深营养师的跨界对话,为患者们的肿瘤营养治疗提供极具实践价值的专
对于肿瘤患者来说,过节固然是喜庆的事,但维持身体的稳定和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!做好以下几点,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一个欢乐、祥和的假期。
越来越多肿瘤患者开始关注一个特殊问题:为何抗癌治疗中会出现胸闷、气短等心脏不适?9月29日世界心脏病日来临之际,临床药师通过肿瘤心脏病学的视角,为大家解开抗癌与护心的平衡之道。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阳入于阴则寐,阳出于阴则寤。”睡眠本质是阴阳交泰的生理过程,现代人或因压力、或因疾患,辗转反侧者众多。
癌症,听起来像判了“死刑”。可很多人没意识到,它其实更像高血压、糖尿病那类慢性病。差别只是,癌症一开始不说话,一开口却是“重话”。
秋季天气转凉,气候干燥,但对肿瘤患者而言,却是免疫力面临挑战的时期,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与季节更替叠加,让科学饮食变得至关重要。
有人得了肿瘤之后,生活照旧:早上空腹喝茶,中午吃完饭就躺,晚上追剧到深夜。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事,但癌细胞的“火苗”往往就是在这些细节里被悄悄点燃。早晨1大忌,中午2不要,晚上3不做,真不是耸人听闻——这“1+2+3”到底藏着什么健康陷阱?
这听起来有些反常:花了那么多力气对抗肿瘤,结果四肢开始像过了电一样麻木、刺痛,甚至连穿袜子、扣扣子都变得困难。这不是小事,而是化疗带来的神经毒性在作祟。
无论故事的最终走向如何,公众想要的无非是知情、安全以及价格对等。尤其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,“吃得好”远比想象中更重要——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,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显著优于营养不良者。
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,在流感高发季更容易被病毒侵袭。那么,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如果不幸遭遇“感冒”,究竟该怎么办呢?接下来,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,营养支持是一个关键的环节。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经历体重下降、营养不良等问题,这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会降低治疗的有效性。肠外营养(PN)作为一种直接通过静脉供应营养的方式,能够为无法经肠道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。然而,肠
2025年9月9日16:00-17:00,特邀北京小汤山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主任医师孙洁医生,北京小汤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赵润栓医生,北京小汤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(主持工作)副主任护师胡晓鸿,做客《约吧大医生》直播间,和大家聊聊肿瘤患者康复的热门话题。本期会谈到